第二十九章 巫妖崛起(下)
因十二祖巫为盘古精血所化,身负开天功德,各有神通玄妙,身份比之盘古三清,便有不足,却也不远,自认为是盘古后裔,尊盘古为父神。 可惜,十二祖巫孕育之时,正值天地初开,三族混战之际。 无数洪荒凶兽陨落,其精血流入大地之中,被地脉浊气吸引,从而凝聚而成一股暴戾之气,被孕育中的十二祖巫所吸收。 因此,十二祖巫虽然天生肉身强横无匹,有吞噬天地,操纵风水雷电,天山移海、改天换地之威能,但是性格暴躁,嗜杀好斗,狂妄自大,除盘古之外,不将天地万物放在心中,自诩盘古后裔,便是先天大能也看不上。 加之巫族没有元神,不修大道,不明天机变化,不懂趋福避祸,更是随心所欲,为日后掀起大劫埋下了伏笔。 其中,唯有祖巫后土,其血脉之力乃是掌控大地,三族大战之后,随着麒麟一脉化身祥瑞,修补洪荒地脉,净化世间暴戾污浊血煞之气,也对后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。 故此,后土虽然与其他祖巫一般,暴躁好斗,却也多了几分祥和慈悲之念,道祖成道,于紫霄宫布道三千大能之时,其他祖巫因只尊盘古的缘故,不屑一顾,唯有后土感念道祖成圣之莫大威能,前往听道。 虽因没有元神,无法领悟道祖所讲之大道玄机,却也因此,比之其他祖巫,多了一份冥冥之中的机缘,为日后轮回出世,巫族气运不绝,埋下伏笔。 却说十二祖巫出世之后,便以兄妹相称,整日里在洪荒天地,东游西荡,无所事事,十二人的感情越发深厚的同时,也感到天地之间,太过寂寥。 一日,烛九阴言说,他们十二巫秉承盘古遗泽而生,号称盘古后裔,便有责任,替盘古守护洪荒天地,让盘古后裔,能够自由的生存在这片大地上。 并说,既然盘古的精血,能够化作他们十二巫,那么他们能否用自己的精血,创造出其他的巫来呢? 十二祖巫本就性子直爽,想到什么做什么,恰逢无所事事,加之有替盘古守护天地的大义,闻言立刻行动起来,纷纷用自己的精血,创造出了十二个巫族。 这十二个巫族,秉承十二祖巫的精血而生,一出生就有太乙金仙的实力,一旦激发出血脉中隐藏的力量,便能直达大罗金仙,成为洪荒顶尖的存在。 十二祖巫见状,自然是大喜过望,可随后便发现,巫族血脉的确强大,但本身却并没有阴阳造化之力,无法如其他种族一样,繁衍生息,想要增加巫的数量,就只能依靠精血孕育。 可就算是十二祖巫,精血也不是无穷无尽的,每一滴精血,都是他们自身本源力量的演化,失去一滴,对他们的实力就会造成一定的损伤。 而且巫族乃是精血孕育的种族,不修元神,一旦精血损伤太过,便会陨落,回归天地之间,因此,十二祖巫也不能无止境的孕育巫族,每耗费一滴精血之后,便要修养许久,才能恢复这部分本源。 这个时候,十二祖巫想到,既然精血有限,不可能无止尽的孕育巫族,那是不是可以通过削弱稀释精血,减少孕育出的巫族的实力,尽可能的孕育出更多的巫族。 很快,十二祖巫就又耗费了一滴精血,通过稀释之后,创造出了数百巫族。 和十二祖巫单独利用精血创造的巫族相比,这些巫族,只有金仙水平,完全激发血脉之后,则有可能达到太乙金仙的境界,和之前的十二个巫族相比,相差甚远。 不过,在数量上就要多的多了。 而且,十二祖巫还发现,巫族虽然不能依靠阴阳交合繁衍生息,却能通过精血孕育而不断扩大,不只是十二祖巫的精血,就连他们孕育出的巫族,也同样有这种能力。 只不过,其他巫族孕育出的巫族,不论是实力还是潜力,都远远不如十二祖巫亲自孕育出的巫族。 而且,这些由普通巫族孕育而出的巫,还有个缺陷,就是他们不能直接吸收天地间的灵气,而需要通过进食的方式,从天地生灵之中,汲取力量。 不过,对于这个缺陷,十二祖巫并没有重视,也不知道,正是这个缺陷,导致了日后的巫妖大战。 随着一个个巫族被孕育出来,十二祖巫也被正式奉为十二巫族,将新生的巫族划分为十二个部落,按照各自的血脉,归于十二祖巫统领。 与此同时,根据巫族不同的实力,也进行了划分。 十二祖巫之外,实力达到太乙金仙境界的,号称大巫,实力达到金仙境界的,号称小巫,至于金仙以下水平,则统一称之为巫。 如今天地灵气浓郁,巫族的血脉之力强大,孕育出的巫族实力最差也是天仙水平,在实力达到大罗金仙顶峰,随时可以步入准圣境界的十二祖巫眼中,和一般的凡人也没有什么区别,自然不会对他们制定太多划分标准。 不只是巫族,如今天地众生都是如此,不像后世,单单只是仙道之下,就能分出密密麻麻的境界来,对于大大咧咧的巫族而言,能够如此划分,已经是相当了得的情况了。 巫族出世之后,十二祖巫便各自带着自己统领的部落,以不周山为中心,向洪荒天地辐射而来,在数万年的时间内,开始不断的扩张,繁衍生息。 岁月匆匆,数万年时间犹如白驹过隙,转瞬即逝。 这一日,只听九九八十一声钟鸣响彻洪荒大地,无视距离,无视空间,无视阵法,无视禁制,以那无以匹敌的恢弘气势横扫宇宙四方,向世人肆无忌惮地展示圣人道法的宏大和高深。 随后,一股飘渺之音随后从洪荒众生心中响起,不知其所来,只觉四面八方全是此音,一股属于道的气息扑面而来。 “一会元时间已过,今紫霄宫重开,有缘人可入内听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