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- 玄幻小说 - 初唐大农枭在线阅读 - 第四百七十章 李世民的深度解析

第四百七十章 李世民的深度解析

    才在驿站里休息了不到一刻钟,李渊就感觉各种不舒服,因为,驿站的客厅里连个供暖的设备都没有,想要暖活一些,还只能和以前一样,围着火炉烤火。

    而且,这种木板钉制的房屋,到处都有冷风可以透进来,在这样大风大雪,气温零下十多度的天气里,面对着火盆的手脸是可以烤火来暖活,但没有面对火盆的后背却凉的很快,让他有种鼻塞的感觉。

    “咱们得有像夏国生产各种生活物件那么快的度,才能让朝廷各方面的建设都更好一些,百姓们的各种需求,得到更好的满足。”烤着火,等着内侍们端食物上来的李渊吐着热气对李世民道。

    这些词,他在夏国的这大半年里听的多,也用的比较习惯了,想不到他这才刚刚走出夏国一百多里,就有些惆怅的感觉了。

    果然,舒适的环境是能够快腐蚀人的,也亏得于秋给他派了车队,要是像以往一样,一天只能走几十里路,一个月才能从夏国走到长安,他会更加难受。

    李世民点头接话道,“等到夏国各个集团的分厂在关中,在各个经济特区都开设起来之后,就能快的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,他们产的那些东西都需要我们用钱买。”李渊有些郁闷道。

    “东西产的多了,价格也就降下来了,而且,咱们朝廷花钱其实是好事,只有朝廷不断的花钱,百姓们才能有钱赚,父皇您可能不知道,于秋其实每天在思考的,都是怎么花钱。

    而且他不仅是自己花钱,还让银行到处放贷,将利息定定的一年比一年低,就是为了让大家一起来花钱,有钱的人都花钱,没钱的百姓们就赚钱,百姓们有钱了,就能把日子过好,自然的加强自己的生产力,产出更多的东西,让整个国家都繁荣。”李世民帮助心态还没有完全调整过来的李渊分析道。

    “他每天想的是怎么花钱?”李渊听了李世民这段话,眉头皱了皱,却又突然想起了武安县的一些变化。

    他是端午节前到夏国的,到腊八节后回来,中间不过七个月左右,但是,武安县在这短短七个月时间里,整个却已经大变样了。

    当初他们开会讨论通过的那些项目,很多建设都已经过半了,甚至连老城区的改造这样的大工程,都已经完成了近半,他可以想象到,自己明年,或者后年再来夏国的时候,会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武安县。

    而且,还不仅仅是个武安县,夏国的其它各个县和洺京城的四十多个区,都是这样在快变化着,这都是于秋花钱换来的。

    一个县城,花千万贯来建设,这是李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,也正是因为这些投入,让这个县城的百姓们的生产效率,比李唐治下哪怕是最好的关中百姓,都要高出几倍。

    看看人家每一户家庭的配制,有牛,有马,有车,还有猪羊和各种家禽,全套精铁农具,抽水机灌溉,大棚蔬菜田等等等等。

    他们每天只需要一两个时辰的时间,就能完成关中百姓们一天也忙不完的劳作量,然后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去干很多其它的事情。

    比如,给自己做一顿更加可口的饭菜。

    比如,带着孩子们去街上游玩,或者学习很多技能知识,不断的提升自己。

    “是的,他在不断的推动钱财流动,而夏国的建设,就是在这些钱财一轮一轮的流动中进行的,您看他每年年底的时候放出来的消息就知道了,全部是大工程大建设,夏国的财政收入赚一千万贯,他就花三千万贯,赚三千万贯,他就花九千万贯,去年,他们赚了九千多万贯,所以,今年他们夏国的几个项目,至少要花出去两亿多贯,至于明年,儿臣已经无法想象了。”李世民有些感叹的道。

    李渊的手指不断的在动,他在计算两亿多贯,是朝廷多少年的税收,算清楚之后,他的脑袋一年空白。

    整个李唐朝廷一千几百万人口,二三十年的收入,于秋一年就花掉?

    还就在夏国那么屁大点的地方,他是要把夏国的每一寸土地,都建的比皇宫还漂亮么?

    “那么二郎觉得,咱们朝廷下一步该如何做呢?难道帮助他花钱?”李渊有些纳闷的向李世民提问道。

    “是的,今年咱们找他贷款五千万贯,明年,可能会直接贷一亿贯,咱们欠他的越多,他就越会想办法帮咱们搞好展,让咱们能赚到更多钱,来还给他。

    而且,咱们借的越多,夏国银行能借给其它各国的钱就越少,这也算是咱们抢占了展先机。

    等到这些钱全都花在朝廷治下之后,朝廷治下的百姓的生活也就好了,相比较其它国,我们大唐就会显得更加强大。”李世民屏退了左右服侍的内侍之后,才跟李渊讲道。

    这算是他在新加坡一年时间里静下心来,和杜如晦一起从头到尾解析了于秋的行为之后,得出来的一些结论。

    “看来,你把于秋的手段看的很透彻啊!可是,想要改革不容易,咱们朝廷这边掌权的人的见识,别说是比夏国那些新一代的官员,就是比夏国的很多百姓,都多有不如,你如何能让他们接受这样的新思想?”李渊有些欣慰的道。

    “很简单,顺者得利,顽固不化者清除。父皇,您有没有现,于秋其实就是用的这种手段。”李世民笑着道。

    “于秋何时用过这种手段了?别说他夏国的官员,就是他夏国的百姓,也一直是对他言听计从的啊!”李渊有些纳闷道。

    李世民再度笑了笑道,“儿臣说的可不是他在夏国内部,说的是其它联盟各国,甚至包括朝廷。

    但凡跟他夏国合作的国家,甚至像东北草原上的那些小部落,都能获利,这就是联合执政联盟的所有成员国为什么对他越来越恭顺,越来越愿意跟他合作,听他指挥的原因。

    因为,这个世界上,是没有人不喜欢利益的,以利益驱动,远比让他们无条件的忠诚于一个人来的简单。

    咱们在朝廷,其实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模式,让所有听从政策,配合政策的人,或者家族,或者乡绅,或者地方的百姓都获利,并且让大家都清楚明白的看到这一点,那么,事情就好办很多了。

    比如,儿臣前年在夏国贷款买了很多鸡鸭牲畜,父皇用了借贷法,将其分给关中的百姓养殖。

    现在,将近两年过去了,他们的牛犊子都养大,可以耕地了,他们的猪羊,都生了几窝崽,从几只,变成十几只,甚至几十只了。

    至于鸡鸭鹅,那就更加不用说了,现在,咱们关中的百姓家里来客了,应该都会有鸡鸭肉待客,至少,会打几个鸡子,加点糖煮汤来待客了。

    因为,改种了朝廷提供的高产粮种之后,他们家里有余粮来养活这些家禽牲畜,具备将这些家禽牲畜的养殖规模扩大的基础了。

    现在,当初他们借贷的那些家禽牲畜,已经能还上了,甚至很多已经还上了。

    他们接受了朝廷的政策,生活变的更好了,咱们就可以把这件事情向外宣传,让更多州道的百姓知道,然他们知道,听朝廷的没错,朝廷是想让他们富裕,能够让他们富裕。

    然后,咱们再将关中百姓还回来的牲畜家禽,再借贷给其它地方的百姓养殖。

    如此往复,顶多三五年,咱们朝廷治下的百姓,就会家家都有牲畜,家家有家禽,有高产粮种,家中的余财和产出,上一个新台阶了。

    而在各个地方的项目投资上,亦是可以用这种手段,拉拢大族,乡绅。

    您有没有现,于秋的产业明明可以自己做,自己赚钱,可他为什么要对外行股票融资,然后把这些产业赚到的钱,分润将近一半给其它各国呢?

    因为,他这么做了之后,大家都希望夏国的这些产业做大,赚钱,好让自己能够分润更多的利益。

    一个产业,一个国家,大家都希望它好,它想变坏也很难。

    所以,儿臣觉得,咱们也可以借鉴夏国的模式,聚拢各家的钱财来做大产业,让所有的世家也好,乡绅也好,都能通过和朝廷合作,贡献自己的财富和力量,而得到的更多。

    让那些顽固不化之徒,看着支持朝廷的人越兴旺,从而改变自己的想法,也加入到咱们的改革中来,和咱们一起搞建设,做产业。”

    听了李世民这些话,李渊是连连点头,最后道,“二郎所言有理,那么,回去之后,朕就让你来主持这些事务。”

    “儿臣定当竭尽全力,为父皇分忧。”李世民内心一喜,表面却是十分认真的道。

    只要揽下了这个差事,他就能主导大唐的利益走向,而李建成之前做的那些事情,就会变的无用功。

    因为,利益往往比其它任何东西都吸引人。

    倒是没有得到召见,远远的看着他们两人不断嘀咕的李元吉,心中很是恼火,此时,他又更加明白,李世民才是大位最大的竞争者。

    他们说话间,内侍已经准备好了食物,只可惜,这边驿站做出来的东西,与夏国那边各个酒楼餐厅,甚至是蔡老七家做出来的农家饭的味道都有非常大的差距,李渊随吃了两口,就放了筷子,最终还是让内侍给自己泡了一碗夏国产的方便面,吸溜吸溜的吃了起来。

    饭后只是在驿站里坐了一小会儿,李渊就让队伍再度启程了,他们父子都给自己换上了夏国产的那种可以防水的暖靴,如果遇到道路两边有村庄,他们会直接让司机将车子开到那些村子里面去,看看村子里的情景。